天泪传奇之凤凰无双
凤凰星,因过度武装破坏生态,变作冰川。圣女季柔桑带能量石“天泪”逃走,被国师鬼姣及半人半机械的姣童追击,逃至另一蔚蓝的星球。这正是远在1400年前的乱世,这夜天放异光,鳯凰出现,五光宝石从天而降,传是“至尊宝藏”,谁能夺宝便统一南北。
梁王萧煜守猎,遇季柔桑,惊为天人,与之生下五子萧凤青!季柔桑逃避鬼姣追踪,以假死沉睡,将“天泪”交给一五岁遇溺的女孩缪芊芊。
二十年后缪芊芊被灭门,坠江后被梁国睿王萧凤青所救,“天泪”再现,令他体内的能量提升!缪芊芊改名聂无双进梁,与萧氏兄弟展开三角虐恋。鬼姣潜伏齐国,掌控高洋兄妹,欲夺回“天泪”,把地球能源吸走!聂无双在圣女的启发下,以一己的大爱,牺牲生命,阻止这灭顶之灾。
卧底归来
百城禁毒会战打响,化妆侦察员宝玉完成任务,期待归队。可是,一次更大更险的新任务需要他去完成。宝玉利用失忆住院的大毒枭金飞,开始了新的卧底生涯,在没有特勤人员的情况下,打入飞城企业,取得董事长田竟的年轻妻子、总经理林莺的信任。由于宝玉的身份太过敏感,更因为田竟在洪川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,不能引起他的怀疑,影响了洪川的经济发展。而田竟又绝不允许妻子林莺与贩毒集团的成员有所牵连。因此,宝玉的任务,几乎不可能完成。就是在这种不可能的情况下,经过宝玉、连忠以及秦越、高达等前化妆侦查人员的努力下。查出田竟是隐蔽得更深的大毒枭。他不仅贩毒,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,要在邻近中国的海域建立一个大型毒品基地。经过战斗,宝玉和他的战友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,取得了胜利。
暗算
本剧分为《听风》《看风》和《捕风》三个篇章,三者在时间关系及故事上相对独立,又千丝万缕。
听风,即无线电侦听者;这是一群“靠耳朵打江山”的人,他们的耳朵可以听到天外之音,无声之音,秘密之音。
看风,即密码破译的人;这是一群“善于神机妙算”的人,他们的慧眼可以识破天机,释读天书,看阅无字之书。
捕风,即我党地下工作者;在国民党大肆实施白色恐怖时期,他们是牺牲者,更是战斗者,他们乔装打扮,深入虎穴,迎风而战,为缔造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丰功伟业。
第一部《听风》
讲述是安在天和瞎子阿炳的故事。
故事发生在1950年秋——1952年春。这是我们国家军事上最吃力、国家面临最大变数之季。军事上,北边要打美国人,南方大山深处又聚集着众多国民党残部,需要尽快一举歼灭。美朝战争的爆发,使蒋介石及众多残匪追随者又死灰复燃,反攻大陆的诱惑使隐藏在全国上下的特务都摩拳擦掌,企图改写中国历史。
有资料指出,当时国内有近十万特务,主要活动在各大城市,他们到处搞爆炸,破坏公众设施,散布谣言,扰乱军心民心。特务的活动当然是地下的,联络主要用的是无线电,这是他们的命脉,也是我们要粉碎特务组织的主要战线。无线电联络就怕侦听,即空中拦截。只要知道对方联络的频率和时间,任何人都可以作为“第三者”抄到对方的电报。所以,为了反拦截,无线电联络经常需要更换联络频率和时间,以便甩掉侦听方。而对侦听方来说,当对方更换联络时间和频率之后,必须尽快找到,否则侦听便成了空谈。
然后有一天,台湾本岛与大陆联系的电台一夜之间都失踪了。在茫茫然的无线电海洋里,各种电台多如鱼虾,要找到一部特定的电台,犹如在森林里寻找一片特定的树叶,其难度可想而知,不但需要你夜以继日,更需要你有一双灵敏的耳朵。
于是,有了安在天寻找阿炳和阿炳寻找敌台的故事。阿炳是一个异人,他什么都看不见,却什么都听得见。
第二部《看风》
讲述的是安在天和天才数学家黄依依的爱情故事。
故事发生在1960年春——1962年秋。这一时期也是我们国家最为困难之时期,内有三年自然灾害,外有积聚多年的苏联外债要还,可谓是内忧外困。国际上,东西两大阵营对峙,冷战加剧,各国间谍多如牛毛。物质的贫乏,锁国的政策,直接导致的是人们精神世界的简单、苍白,爱情只是一种古老的习惯,一种生存的需要,而不是精神的追求。
男女有别,就像社、资之别一样明确而固执,需要人人谨慎直面,不能含糊。在这种世风、这种世俗之下,一个人追求个性自由、向往美好的爱情,自然成了一个异数,成了一道令人刮目相看又谈之色变的风景。
故事开始前的几年,安在天一直在苏联以向破译大师安德罗学习破译密码技术之名,从事隐秘的间谍活动。然后有一天,他被701总部突然召回,一个新的故事便应运而生。
原来是敌人的密码变了,于是,又有了安在天寻找黄依依和黄依依破译密码的故事。
黄依依生自东方,来自西方,她有神的智慧,有天使的一面,而在那个闭关锁国的年代,天使的一面似乎常常被误解为魔鬼的一面。
第三部《捕风》
讲述的是安在天父亲和母亲的故事。
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上海。1931年,对于处在白色恐怖中的中共地下组织来说又是雪上加霜的一年,这一年4月24日,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、中国共产党中央特别行动科负责人顾顺章变节。由此,上海地下组织遭到重创,设在上海的中共中央也被迫紧急撤离上海。一时间,上海的地下组织几乎有点群龙无首,发往苏区的情报一度也中断了。
然而,前方,国民党正在加紧组织更大规模的第四次围剿。为了取得反围剿的胜利,转移到苏区的中央迫切地需要上海、南京等地下组织提供可靠的军事情报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,党中央派出特使前往上海,准备重振上海地下组织的活力和威力。不幸的是,特使到上海的行动暴露了,而唯一的知情者,安在天的父亲,却被软禁在某处,他如何才能把情报传出去 [2] 。
八佰
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,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,上海濒临沦陷。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(杜淳饰)率420余人,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,留守上海四行仓库。与租界一河之隔,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。为壮声势,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。“八百壮士”奉命留守上海闸北,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,直至10月30日才获令撤往英租界。
该片的故事背景选择了1937年的淞沪会战,正是民族经历最为惨痛的灾难的时期,导演希望不计代价拍好这个故事 。
影片花在剧本打磨的时间长达4年。剧本最初叫《八百壮士》,拍摄视角普通,叙事方式传统,完全将重心放在歌颂英雄层面。但随着创作的不断深入,更特别的构想被提出:将剧本改编成一部非类型片,突破传统战争片视角,以多重角度来描绘故事。没有男女主角,却以散点的群像来拼凑成完整画面,极力呈现出一种芸芸众生的感觉。相较以往电影,减少了对正规军的描绘,增加笔墨在“杂牌军”的呈现上。因为这些角色性格、行为的转变,更贴近观众,更能折射出真实的人性,表现生而为人的尊严,扔掉了过去的怯懦和自私,勇敢面对与奉献。
苏州河对岸的百姓、飞艇上列强观察员们的面部反应和变化,也被纳入电影情节叙事。整部影片完成的是一幅社会画卷,南岸形成不同的社会阶层,赌场老板、文人、要饭的、童子军、白俄妓女,他们都共同地关注这件事儿,从看客的麻木一直到最后投身其中,形成了一个社会结构上的变化。